《治理研究》2021-2022年总目录
2022年总目录
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
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政治逻辑与基本理路
刘红凛(6):4-12
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和优化路径
唐皇凤;黄小珊(6):13-22
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
陈希颜;陈立旭(6):23-30
本刊特稿
“一张一弛之谓道”:复杂局面中的国家治理节奏
任剑涛(1):4-15
统筹的逻辑:中国兼顾发展和安全的实践分析
何艳玲;汪广龙(2):4-14
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
李实(3):4-12
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——基于浙江省11市《实施方案》的文本研究
郁建兴;黄飚;江亚洲(4):4-17
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论纲
林闽钢(5):4-11
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风险挑战与路径选择
朱信凯;龚斌磊(3):13-23
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发展研究
林伯强;占妍泓;孙传旺(3):24-34
全球碳中和趋势下的 “绿色丝绸之路”建设——中国的路径选择
方恺;席继轩;李程琳(3):35-44
社会参与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——基于个人—家庭平衡的视角
何文炯;张雪;刘来泽(5):12-24
数字融入、社会资本与老年心理健康——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
姜山;蒋潮鑫;任强(5):25-34
过程论视角下中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的比较研究——再论东亚福利体制的同质与异相
张奇林;付名琪(5):35-44
环保督察研究专题
区域环保督察的功能定位及制度完善
竺效;邱涛韬(1):26-37
环保督察与空气质量改善:立足城市情境的效应异质性分析
毛益民(1):38-49
元治理视阈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省思与完善
李媛媛;郑偲(1):50-65
虚拟社区意识、使用行为与移动政务平台持续使用
翁士洪;周含笑(1):79-92
超越政府中心主义:公共数据治理中的市民授权机制
高翔(2):15-23
政府数据流动:方式、实践困境与协同治理
张会平;顾勤(3):59-69
数字化改革的时代价值与推进机理
陈畴镛(4):18-26
情绪认知影响移动政务用户的持续使用研究
米加宁;商容轩;张斌(5):45-58
城市数字治理的期望与担忧
郑磊;张宏;王翔(6):53-62
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看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——兼论人民性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
胡承槐(1):16-25
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
庞虎;陈仁锋(2):24-31
基层“减负”与治理:根源性因素探讨
胡晓东(2):32-43
规划中国、制度中国与真实中国:发展与治理的政治逻辑
张树平(3):45-58
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治理:分析与反思
敬乂嘉;任媛媛(4):27-38
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研究
陈丽君;李言;傅衍(4):39-50
以语塑心与国民治理:外语习得对政治认知能力的塑造机制研究
胡悦;朱萌(4):51-65
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生态安全:风险感知、形态进化与系统治理
余敏江;邹丰(5):73-82
从“天人合一”到“以和为贵”——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法理创新与实践
何勤华;张顺(6):31-42
重新理解贡献:共同富裕的一个伦理前提
谭安奎(6):43-52
清廉中国: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三重逻辑
董瑛;刘缉川(1):93-101
从实践的三个维度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
严书翰(2):56-64
建设廉洁政治: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及其启示
吴海红;齐卫平;庞程程(2):65-74
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
闫长丽;王冰月(2):75-84
使命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:基本逻辑、动力机制与风险应对
赵大朋(3):80-88
党的领导逻辑中的执政权:政治内涵与时代要求
刘红凛;谭雅丹(4):66-76
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历程与经验研究
代玉启;杨瑞(5):83-92
制度话语与话语制度: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话语创新
樊士博;齐卫平(6):72-80
“三治结合”何以得到全国性推广?——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的视角
胡占光(1):66-77
构建“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”的制度逻辑——对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创新实践的一个解释框架
汪锦军(2):44-55
撤镇设县级市抑或县下辖市:新时代经济发达镇的设市模式研究
吴金群;徐懿琳;廖超超(3):70-79
村规民约的文本和背后的治理议题及演变——以浙江省衢州市上洋村十版“村规民约”为例
郎友兴;陈文文;薛晓婧(5):59-72
从动员参与到合作治理: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现路径
李慧凤;孙莎莎(1):102-113
“资产为本”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创新——以S社区建设为例
朱亚鹏;李斯旸(2):85-97
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建构完善的内涵、原则和目标要求
李一;郅玉玲(2):98-105
论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
郭晔(3):89-100
虚拟连接:社会组织为何组织化——来自经济发达A区的个案研究
王清;张楠(4):77-86
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共治的多元模式及其适用性
周俊;赵晓翠(4):87-94
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数的实证研究
崔凤军;徐宁宁;陈旭峰(5):93-101
元宇宙能否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赋权——通过五层阶梯结构辨析
潘浩之;吕守军;陈杰(6):81-92
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生成路径、类型特质与实践反思——基于56个案例的QCA定性比较研究
周进萍;周沛(6):93-104
被中断的体制化:当代中国商业家庭的代际职业传承
黄杰(2):106-116
组态思维下专业市场多元国际化路径——基于7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
杨志文(3):101-112
产业同构与流通成本的空间互动效应研究
程艳;贺亮(4):95-107
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与协同治理: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
徐梦周;朱永竹;杨大鹏(5):102-112
消费帮扶政府机制的多向连接与启动功用——基于政策文本与现实考察的发现
李晓红;冯永(6):105-114
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删除消费者评价的限制
李超(1):114-123
纳税争议复议前置的反思与展望
刘权(2):117-122
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刑法归责路径
曾粤兴;高正旭(3):113-123
算法裁判的理论建构及路径选择——基于若干人工智能实验的启示
杨延超(4):108-122
传染病法制中的制度折叠及其重构
林鸿潮;郑悠然(5):113-123
行政检察建议的类型化建构
解志勇;王晓淑(6):115-123
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表达
包大为(6):63-71
2021年总目录
本刊特稿
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、机制与路径——兼论“技术赋能”与“技术赋权”的双向驱动
孟天广 (1):5-14
数字治理的效度、温度和尺度
郑磊 (2):5-12
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
陈丽君;郁建兴;徐铱娜 (4):5-16
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共同富裕观
沈满洪 (5):5-13
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历史经验—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
(6):5-21
共同富裕治理的制度主义方法论
刘涛 (6):22-32
“民生·治理”专题
贫困对儿童的影响及社会保障政策回应——基于三个理论视域的分析
张浩淼;朱杰 (3):16-27
儿童保护中国家干预力穿破家庭壁垒研究
贾玉娇 (3):28-35
美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历程、特点与启示
徐富海;姚建平 (3):36-48
行业协会提升自愿性环境治理绩效的理论框架与国际实践
张建民;何宾 (1):15-27
行业公共品研究:概念、类型和供给机制
罗文恩;王利君 (1):28-36
社会借道行政: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自我增能的有效机制
赵吉;彭勃 (1):37-46
中国行业协会研究热点与展望: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
张冉;楼鑫鑫 (1):47-58
中国数字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
何大安 (3):5-15
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模式:基于公私合作视角的对比研究
郑跃平;杨雪敏;甘泉;刘佳怡 (4):38-50
以网管网:第三方平台监管的兴起及其逻辑
刘鹏 (5):51-58
数字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
包大为;吴行 (6):112-121
场域理论下社区微治理的生成与运行机制研究
郑晓东;黄凡;马好梦 (1):59-68
互构与适应:文化治理的乡村逻辑
姜亦炜 (1):70-80
基层治理变革中的乡村治理制度创设研究——以浙江象山“村民说事”为切入口
靳永翥;赵远跃 (2):82-91
未来社区建设的理论探索
邹永华;陈紫微 (3):95-103
新时代赋能基层治理的地方政协探索——基于浙江“请你来协商”实践的分析
董明 (4):71-81
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模式——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
沈永东;陈天慧 (4):82-89
党建引领社区善治的逻辑——基于浙江省N街道的研究
岳经纶;刘洋 (5):59-69
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:多重网络的再组织——基于舟山市“东海渔嫂”案例的研究
王诗宗;胡冲 (6):33-42
数字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——以嘉兴市为例
吴结兵;崔曼菲 (6):43-51
创新驱动下的互利共赢:社会治理的复合机制何以形成——以嘉兴市“微嘉园”积分管理为例
周俊;刘静 (6):52-61
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演进
张荣华;李友仕;李洪宇 (1):81-89
政治、行政与民政: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“三政”框架建构
唐亚林 (3):49-64
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
代玉启;陈宇轩 (3):65-73
百年党章发展演进与依章治党
刘红凛;蒋英勃 (4):17-27
中国共产党百年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与基本经验
唐皇凤;杨洁 (4):28-37
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调适的趋势与基础
郭苏建;钟时 (5):70-78
政治势能:党的全面领导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一个分析框架
贺东航;高佳红 (5):79-85
执政党治理·全面从严治党专题
论党内政治生态:理论内涵与生成机制
杨俊;宋世奇 (2):17-25
全面从严治党何以提升中国民众的政治信心——来自CSGS2015的实证证据
苏毓淞;汤峰;褚向磊 (2):26-38
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治理研究的回溯与前瞻——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文献为中心
何旗 (2):39-51
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
朱旭峰;赵静 (1):90-97
风险超载、治理“辖区化”限度与善治的空间路径
杨雪冬;陈晓彤 (3):74-85
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研究
方恺;李程琳;许安琪 (3):86-94
基层协商中的空间维度初探
谈火生 (4):51-60
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形势、长期发展战略与治理策略
王军;张露 (4):61-70
民众政府观的概念建构及其测量
肖唐镖;刘元贺 (5):14-28
中国公共政策的调适——兼论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
燕继荣;朱春昊 (5):29-40
行政区划治理何以可能——治理嵌入行政区划调整的意涵、条件及其限度
吴金群;巢飞 (5):41-50
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的中国化
杨开峰;杨慧珊 (6):62-76
负激励: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的反思
高小平;刘一弘;高可清 (6):77-87
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“三基”取径——基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思考
曹海军;梁赛 (2):52-62
组织网络、制度型塑与能力提升: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三重路径——以山西省“三基建设”为例
郝炜 (2):63-72
街道治理能力提升的困境与进路——基于公共服务动机的视角
张平;刘伟民;崔子傲 (2):73-81
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
齐晔;蔡琴 (6):88-98
基于“创新-理念”框架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——以上海市为例
吴建南;陈子韬;李哲;张阿城 (6):99-111
迈向“治理有机体”:中国基层治理中的情感因素研究
包涵川 (1):98-108
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移风易俗和乡村社会秩序重塑——以河南省N县农村高额彩礼治理为中心的考察
郝海波 (2):92-101
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权力伦理
卞桂平 (3):104-120
“行业熟悉社会”的内部性问题及监管优化研究——以能源监管腐败为例
郭剑鸣;刘洁 (4):90-98
NGO贪腐何以发生?——基于十二个典型案例的比较验证分析
韩艺;高天;张瑞 (4):99-110
城乡文明融合互鉴:构建中国乡村文化治理新发展格局
胡惠林 (5):86-93
“大储备”: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的重构
唐珏岚 (1):109-116
内生交易费用与流通成本的变动——兼论互联网平台交易费用内生性路径
程艳;贺亮 (2):102-109
龙头企业知识溢出、治理效应与产业集群创新绩效.
叶海景 (2):110-117
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:基于宅基地改革视角的实证分析
庞亚君 (4):111-117
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机制及其趋势
李敦瑞 (5):94-103
企业加成率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——基于企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视角
胡赛 (5):104-117
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制度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
向淼;范良聪 (1):117-126
危害控制类行政许可的价值功能重塑——基于野生动物许可管制措施的思考
李延吉 (2):118-128
法治政府建设:一种内部行政法的制度实践探索
刘国乾 (3):121-128
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动因下的修法:逻辑进路与理念重构
孙晋坤 (4):118-128
党政机构合并合署改革的行政法回应
程琥 (5):118-128
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专业认定的尊重及其审查
章志远 (6):122-128